“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首页 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信箱:1131376436@qq.com T: 13671606831 《译龙风云》

  

译龙为 Dragon,可能会让西方读者误解为龙是一种邪恶的生物

原标题:Dragon”还是“Loong”?一次文化自信下的翻译探索
李景辉(南京传媒学院),红网,2024年2月9日
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6/91/13528398.html

  甲辰龙年的序幕拉开,关于“龙”的各种话题也越来越热。龙年的“龙”到底该英译成“Dragon”还是“Loong”?网友们开始了争论。有些网友认为应该保持传统的“Dragon”翻译,因为这个词在西方文化中已经与龙的形象紧密相关。而另一些网友则主张使用音译“Loong”或“Long”,以更好地保留中华传统文化中龙的特点和象征意义。(2月8日《南方日报》)

  首先,这一争议凸显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走向强盛的重要支撑,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这些元素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更是民族认同和自尊心的体现。在翻译“龙”这一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其字面意义,更要考虑其背后的文化象征和民族情感。坚持使用传统的“Dragon”翻译,可能会让西方读者误解为龙是一种邪恶的生物,而采用音译或新创词汇,则能更好地传达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吉祥、尊贵的形象。这种选择背后,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坚守。

  其次,这场争议也反映了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各国之间增进理解、加深友谊的重要途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并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差异,通过更多的文化交流,让西方世界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中龙的独特魅力。同时,我们也应该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尊重西方文化中关于龙的既有认知,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翻译方案。这样,不仅能减少误解和冲突,还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争议中,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有是否更适合、更贴切的表达方式。重要的是保持对话与沟通,寻找最佳的平衡点。我们应该鼓励多种翻译方式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比较和反思,不断完善和优化翻译策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保持文化自信的同时,实现跨文化交流的有效与和谐。

  龙的翻译争议不仅是一场语言层面的较量,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展现与跨文化对话的尝试。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冲突,寻求更加贴切、准确的翻译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与魅力,同时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贡献。

对中国事物进行“中式翻译”无可厚非

原标题:从 dragon 到 loong,“龙”的翻译不只是咬文嚼字
陈奇(井冈山大学),红网,2024年2月10日
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6/91/13529105.html

  甲辰龙年即将到来,不仅国人翘首以盼,许多海外人士也乐在其中。很多人注意到,在一些英语表述中,龙不再被翻译为 dragon,而是 loong。对此,不少人直呼这个翻译可以有,早就该这样为中国龙正名了,与此同时,也有人表示,倒也不必如此咬文嚼字。

  从 dragon 到 loong,中国龙的翻译转变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dragon 作为西方神话中的生物,与中国龙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在外形上,西方龙类似于长着蝙蝠肉翼的蜥蜴,而中国龙常为马首蛇身,集各类动物特征于一身。在文化寓意上,西方龙是海洋文明的产物,兴风作浪、喷火食人,大多被视作邪恶的象征,甚至衍生出“脾气暴躁的人”的引申义,而中国龙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主要负责保佑一方风调雨顺,承载着吉祥如意等美好寓意。

  回归当今的社会背景来看,中国龙的翻译转变有其现实需求所在。或许有人好奇,十二生肖中为何只有龙能够有这样的待遇?稍作留心就能发现,十二生肖中的其它动物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原型,并且这些动物在中外的区别并不显著,完全不会产生翻译中的语义差别,而唯独龙不仅存在中外的语义差别,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对一些不甚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而言,Chinese dragon 究竟是被领会成中国吉祥龙,还是中国恶龙呢?如此看来,为中国龙正名是有必要的。

  再审视中国龙翻译转变事件的本身,这是一次翻译修补,而不是翻译创新。在龙之前,早有茶、功夫、丝绸等一系列“中式翻译”先例,这些蕴含着中国独特传统文化的词语,外国并没有现成的合适翻译,所以对中国事物进行“中式翻译”本就无可厚非,而中国龙自然也有这个权利。此外,如此修补也不是为了贬低外文词,因为外国龙本身就是贬义词,何需再郑重其事地贬低一番呢?并且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有国内学者指出龙和 dragon 不宜互译,如今及时进行修补也在情理之中。

  既然一切都顺理成章,那么 loong 又是如何成功上位的呢?一方面,如果直接翻译成 long 的话,外国的 long 已经先入为主作为长的意思,再强插一脚的话容易引起歧义,并且二者在发音上其实是存在中外差别的。那便索性再加一个 o 吧,不仅发音上对味了,就连 loong 的外形也看上去更像一条盘坐的龙,oo 好似龙的两只眼睛,而 g 则像是龙的尾巴,如此“声形并茂”的中国龙,也难怪会引来人们的一片叫好。

  龙的翻译看似是在咬文嚼字,但倘若深究下去,就会发现这不仅是一个翻译问题,更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问题。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削足适履,想要真正地讲好中国故事,必须是在以我为主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一些国际化的改造。毕竟,真正的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黄佶编辑配图,2024年2月12日)

相关链接:

专题:2024 是 Loong 年

译龙为 Loong 实际使用案例按分类排列

四十三年的持续努力,中国学者论译龙:

  跨世纪的先见之明:中国学者论译龙(1980年 - 1999年)

  绝无仅有的异口同声:中国学者论译龙(2000年 - 2005年)

  译龙风云拉开帷幕:中国学者论译龙(2006年 - 2014年)

  大多数人选择 Loong:中国学者论译龙(2015年 - 2023年)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