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投稿信箱:1131376436@qq.com  《译龙风云》

文摘

很多人误以为中国龙和基督教的“邪恶龙”是一个东西

原标题:我发现的两条定律——“蟑螂定律”和“英文必有错定律”
活龙,译彩华章,英语,资料,2015年12月31日

  “英文必有错定律”是说,中国出版的图书和资料,只要内容里面有比较多的英文,那这英文一定有错误。这些错误小到大小写、拼写、标点符号,大到语词、语句、语义,在几乎各种通俗、专业书籍中都能找到。行文中夹杂一点英语的那种图书和资料就不用说了,但即使是原本不应该出错的语言、翻译类专业内容,里面的英语也会出错。而且,如果不包括那些国内翻印的国外原版英文图书和资料,“纯国产”的纯英文或者包含大量英文内容的图书、资料几乎都逃不掉这条“英文必有错定律”魔咒。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实际情况确实如此。

中国人的“龙”和基督教《圣经》里的“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言学基础理论》在说明一些词的内涵意义时说到:

  “龙”在中国人看来是至高无上的象征,而在《圣经》中,龙却是“邪恶的动物”。(P89)

  但这实际上只是一个翻译上的误会,因为中国人的“龙”和基督教的“龙”完全不是同一种东西。只是当初翻译《圣经》的人在翻译邪恶化身的 “dragon”这个词时,“借用”了表示中国“龙”的这个字符而已。现在,被借去的“龙”这个字符再也没有“归还”,于是很多人就误以为中国的“吉祥龙”和基督教《圣经》里的“邪恶龙”是一个东西。

  其实,“借而不还”的不光是“龙”这一个字符,“圣经”两个字原本是指儒家经典,被基督教“借”了去指基督教的典籍之后至今没有“归还”。最终的结果是,现在几乎没有人知道“圣经”其实最初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典籍,一提《圣经》大家都只知道是指基督教的《圣经》。

  《语言学基础理论》一书还给出了另外一个例子“羊羔”,说汉语和英语都用这个词来表示“温顺”的内涵意义。这个与上面说的“龙”不同,汉英两种语言中说到“羊羔”时的概念内涵和外延都是一致的,因此就没有“此‘龙’非彼‘龙’”的误解。

关于翻译的一些其他思考

技术和应用类与文学类,哪个更难?

  我觉得,相对于技术和应用类的文章或著作的翻译,文学类的更难。原因是,技术和应用文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的“物”;而文学的主题是“人”,人既是一个客观存在、社会存在,也是一个主观存在。技术和应用文面对的,只是某一种、某一类对象,涉及面相对“窄”一些,规律相对“容易”掌握;但人和研究人的文学,涉及方方面面,涉及的领域很宽,规律不大“容易”掌握,更不要说文学还是一种“文字游戏”,这种游戏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的“技术”和“应用”。

  很多人觉得小说好懂,容易翻译,那只是错觉而已;而觉得技术和应用类很难,那也只是错觉。有一个简单的验证方法可以证明:五年学会一门或几门技术和应用领域,而人和研究人的文学(包括小说),二十年不一定能研究明白。我一直认为,这个世界没有比人的自然存在、人的社会存在和他们所在的社会及其各种关系更复杂的研究对象了。

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会做翻译吗?

  一般认为,学英语专业就该会做翻译是“无理”要求,因此英语专业不等于会翻译。我觉得这是“无耻”的借口(虽然这耻辱不全是学生的),早年的英专学生就是通过学翻译学会英语的,他们都会翻译,对于他们来说会英语和会做翻译是一回事。不过,现在学科专业分工明确,“翻译”已经有硕士和博士学位了。社会公众要求英专学生会翻译,原本是正当要求,只是现在的英语专业教育不给力而已。

  一般来说,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语言”之外的领域了解的不是太多,但为什么可以做多个领域的翻译工作呢?这是因为市场上的绝大多数翻译项目的目标读者是普通大众(受过高等教育的读者),不需要真正的专家来“翻译”,英专学生(双语和翻译能力过关的前提下)经过短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或一两年)的相关知识学习,可以胜任。在目标读者是普通大众的情况下,译者好比演员,好的译者可以“扮演”多种角色,而不必真的是所扮演的角色。当然,成为好演员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但是,不管目标读者是普通大众,还是专家学者,不断学习都是译者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有人说,用于翻译的时间短,错误在所难免。也确实有这种情况,“时间紧任务重”,但这不能解释所有的译文错误。译者对自身的学习、工作态度和对自身翻译能力的强化都负有 100%的责任。

  不过,有一点要搞清楚,尽管译者是第一责任人,但“渣”译文的出现也不全是译者的责任。翻译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责任更大的是选人、用人和组织翻译的出版社或者翻译服务提供商,但这个就跟我们要讨论的“翻译”就没有直接的关系了。

------------------

读者留言:

黄佶,2023年4月12日 at 8:15 pm

  《圣经》中文翻译者已经考虑把《圣经》里的 dragon 音译为“杜拉根”。

《和合本》的修订与专有名词的翻译
洪放(联合圣经公会翻译顾问),天风,2019年第一期
(又见刊于 2019年1月6日基督教周报第 2837 期)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具争议性的“龙”一词,只在《启示录》出现十三次,《和合本 2010》仍然保留旧译“龙”。自有中文圣经翻译记录以来,这个希腊文名词 drakon 都译作“龙”。由于史前时代龙已经是我们汉人先民的图腾,具有吉祥、髙贵、帝王的象征,故此把译词“龙”来指魔鬼,令很多信徒难以接受。也许以后《和合本 2010》经文再作修订时,经多方咨询以取共识,考虑把这个普通名词“龙”音译,改作专有名词“杜拉根”。

活龙(作者),2023年4月12日 at 8:40 pm

  很好!希望能纠正过来。:-)

  (原文网址:https://yicai.global

(黄佶编辑配图,2023年8月31日)

相关链接:

专题:2024 是 Loong 年

译龙为 Loong 实际使用案例按分类排列

四十三年的持续努力,中国学者论译龙:

  跨世纪的先见之明:中国学者论译龙(1980年 - 1999年)

  绝无仅有的异口同声:中国学者论译龙(2000年 - 2005年)

  译龙风云拉开帷幕:中国学者论译龙(2006年 - 2014年)

  大多数人选择 Loong:中国学者论译龙(2015年 - 2023年)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