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投稿信箱:1131376436@qq.com  《译龙风云》

学术论文摘选

英语用 old dragon 表示“魔鬼”,而不是“老龙”

徽州文化旅游文本中文化元素的英译策略研究
方梅,隋丽爽(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
黄山学院学报,2022年四月

  所谓音译,即用相同或相近的语音将原语中的词语表达出来。凡是中国社会和文化中独有的概念大多宜采用音译的方法,以最大程度地保留中国文化的韵味和民族语言的风格。语言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背景,每个民族的语言都会有一些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特有词汇。然而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很多词汇逐渐发展成世界普遍使用的通用型词汇,以音译的形式被其他民族的语言体系接纳吸收,如中国的饺子(jiaozi)、美国的爵士(jazz)和日本的榻榻米(tatami)。

  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软实力的日益增强,中国的语言文化亦越来越多地为外国游客所了解,大量文化负载词只需使用音译的方法便能被理解和接受,如阴(yin)、阳(yang)、风水(fengshui)、叩头(kowtow)、太极(tai-ji)、龙(loong)、功夫(kongfu)、秧歌(yangge)等。音译看起来似乎缺乏主观能动性,其实并非如此。音译词虽然什么也没具体说,但其实什么涵义都包括了,这就是音译词特有的语义涵盖量。音译的翻译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源语语言风格,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传递原文中的本土文化信息,给予游客更多了解中国的机会。音译有利于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真正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交际目的。

  在处理那些尚不能广为外国游客所熟知的文化概念时,单纯的音译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要准确传递原文的指称信息和文化内涵,译者需要在音译之后加上注解。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指出,对那些尚未在其他民族广为人知的文化专有项,最恰当的翻译方法便是音译加上注解。他还指出,当这些文化专有项渐渐被他国文化理解和接受之后,其音译词便可被目的语纳入其词汇体系中而不再需要加注。他认为音译加上注解的翻译方法亦是对他国文化的尊重。鉴于旅游文本时效性和篇幅的限制,这些注解应尽量简短。

Peter Newmark

  作者简介:方梅(1983- ),安徽歙县人,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隋丽爽(1968- ),吉林洮南人,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

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宣传与翻译思考
陈秀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十二期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宣传与翻译的过程中,翻译工作者最常使用的翻译方法是归化与异化翻译法。然而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属于跨文化传播,且其民族文化特性鲜明,若通过单一的翻译方法,很难解释其中的文化内涵。在跨文化宣传视角下,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宣传与翻译需明确文化输出的目的是促进更多国家和受众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色,并从内心深处产生认同和接受。因此,在对外宣传与翻译的过程中,若目的语言与翻译语言之间无法实现完全对等,就要基于文化传播的根本目的,合理选择翻译技巧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受众群体可接受的翻译语言,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对外宣传与翻译的过程中,仍然能保留其内涵与特色,并符合目标受众的文化认知需求。

  例如,我们中国人都很尊崇龙(dragon),在中国民间传说中,龙是一种没有翅膀的吉祥之兽,在中国古代龙还是皇权的象征,我们中华儿女也自豪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因而在中国会把各个行业中对同行业的具有很深的影响力、号召力和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的企业称为龙头企业,那么在进行外宣传翻译时,如果采取异化翻译法,将其直译为 dragon-head enterprise,会使西方的受众迷惑不解,因为在西方文化中,龙是一种长着翅膀的邪恶之兽,因此,可以考虑运用归化翻译法,选取西方受众易于接受的 leading enterprise,传播效果会更好。此外,翻译工作者也可以选用图像翻译、模仿翻译、解释翻译、取代翻译与淡化翻译等多种方法,结合具体翻译内容,针对性选择翻译策略和技巧,继而进一步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宣传与翻译效果。

--------------------

认知隐喻理论视域下的诗歌意象翻译方法——以花意象为例
滕梅,杨绮瑞(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一期

  当原文喻体在源语和目的语文化中意义差异较大且没有合适喻体替换时,除了可以不译喻体只译喻义之外,还可以采用音译原文喻体的方式,即在目的语中另创一个喻体。比如龙这个中华文化中的传统形象代表着尊贵、至高无上,中华儿女被称为“龙的传人”,而在西方所谓的“龙”,也就是“dragon”则代表着邪恶。这样看来,把龙译为“dragon”显然是不合适的,即便加注解释,也容易造成目的语读者的误解,因而“将中国龙音译为 loong 更为恰当”。

  在意象翻译中,译者可以音译原文的物象,即在目的语文化中新创一个物象,然后另作解释,将这个新物象与原文想要传达的情感思想联系到一起。翻译时使用恰当音译,“不仅可以解决文化上的翻译困难,而且有助于文化传播”。

  作者简介:滕梅,女,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翻译教学。E-mail:tmei@ouc.edu.cn

------------------------------

高校外宣翻译中译者的主题性探析
——以广东省高校网页英文简介为例
李罗艺,方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西部学刊,2023年三月下半月刊

  例5,毕业生扎根粤西,挺进珠三角,深入京、津、沪、宁、藏等地就业,被国内主流媒体誉为“粤西过江龙”和“援藏良驹”。

  译文:A great number of graduates are employed in the west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and some exceptional students are employed in Beijing, Tianjin, Shanghai, Nanjing and Tibet. They enjoy a high reputation in the human resource market, so that they is hailed by domestic mainstream media as a "Migrant Powerhouse in West Guangdong" and "Good Helper to Tibet".

  原文用“粤西过江龙”和“援藏良驹”来形容毕业生的实力和奉献精神,以宣传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其办学实力。其中,“过江龙”用来比喻外地来的、有影响力的人,而“良驹”用来比喻人才。若将两者直译“dragon”和“horse”,那么势必会引起缺乏类似文化意象的外国读者的疑惑甚至误读。

  因此,译者主动选择了意译法,用“Migrant Powerhouse”和“Good Helper”来弥补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鸿沟,有效传递原文信息并实现外宣翻译的目的。

  作者简介:李罗艺(1998- ),男,汉族,广东茂名人,单位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研究方向为专门用途语言。方慧(1983- ),女,汉族,江西南昌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翻译学。

-----------------------

翻译能力与跨文化意识的关系
王慧,祁文慧(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广场,2023年第五期

  我国翻译家王佐良先生(1989)提出:“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西方翻译大师奈达(1993)也曾说:“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双文化能力比双语言能力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从它们赖以生存的文化角度来看才有意义。”

王佐良

Eugene Nida

  由此可以看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除了要有扎实的双语言功底和娴熟的翻译技巧,还要有深厚的双语文化底蕴,具备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2.1 有助于深刻理解源文本

  跨文化意识能够帮助译者更加透彻深入地理解原文。当译者在翻译文章时,理解原文语言和文化层面的意义是第一步骤。此处的理解并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阅读理解,而应该是深入语言表层,充分掌握词汇、句式结构和文章结构后的理解,包括文本的字面意思和字里行间的深刻含义,抑或作者的言外之意。译者如果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对原文的解读就会出现偏差,导致在译文里产生错误。与动物相关的英汉互译充分体现了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例如,在中国古代,龙是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是君主的标志,中华民族的图腾;而在英美文化中,龙是凶神恶煞、邪恶残暴的动物,因此英语用 old dragon 表示“魔鬼”,而不是“老龙”。

  作者简介:王慧,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祁文慧,博士,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

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英美文学作品翻译
赵欣(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三角洲,2023年第七期

  风俗文化是不同民族在历史长久的发展和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内在精神特点,不同国家、民族中都有独属自己的风俗文化和习惯,包括信仰、精神和认知。这种不同的文化习俗确实为翻译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和困难。

  例如,龙是独属于中国的文化信仰,中国人自认为是龙的传人,并将龙作为国家的标志图腾。但是,英美文学中有着龙含义的“dragon”有消极、负面的解释,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这个词代表邪恶和负面,这样的文化差异和认知为正确理解文化内涵产生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能够与英美文学作品中的龙相区别,我国将龙翻译为“Long”。

-------------------

创造性叛逆理论指导下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研究
陈卓(湖南农业大学)
今古文创,2023年第十一期

  文化差异所产生的必然性导致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对于即使是一样的单词,也会出现不同的文化内涵联想。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对于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精神意义。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代表力量和正义,成语中含有“龙 ”字的多半是褒义词。此外,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更是权力、尊严的代名词,如昔日国人称皇帝为“真龙”“龙子”,华人自称是“龙的传人”。许多英语电影在翻译成中文的时候为了体现主角力挽狂澜的英雄形象,片名中都会有“龙 ”字出现,如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的 Die Hard(《虎胆龙威》)和施瓦辛格主演的 Total Recall(《宇宙威龙》)等,此类译法大多出现在体现个人英雄主义的动作电影中,“龙”字的存在可以让中国观众马上感受到电影主人翁的英雄气概和正义凛然,以便更好地理解剧情,提起观影兴趣。

  然而在英语文化中,dragon 却代表邪恶,如 Reign of Fire(《火龙帝国)、The Hobbit: The Desolation of Smaug(《霍比特人2 :史矛革之战》)等许多经典影片中,龙均是作为反派出现。

  此类现象还有很多,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不了解文化差异带来的翻译要点,则会使观影质量和接受度大打折扣。无论是电影名中文化元素的不完全对应还是其所指含义的变异,都可以通过增删等改译手段予以信息补偿或代换,但对于文化空缺所引起的客体操纵,改译策略难发挥效用,译者只能根据影片内容和主题另译影片名,进行再创造式的翻译。

  作者简介:陈卓,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湖南农业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黄佶编辑配图,2023年5月4日)

相关链接:

专题:2024 是 Loong 年

译龙为 Loong 实际使用案例按分类排列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