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投稿信箱:1131376436@qq.com  《译龙风云》

  

国内翻译界和传媒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时缺乏自信

原标题:中国特色词在中外传媒的使用特点及影响因素
章宜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词典研究中心)
学术研究,2016年第七期

  中国特色词指在中国特定历史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独特语言表达形式,反映中国特有事物、事件,以及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行政和外交等状况,在英美语言文化中没有对等的词汇。……。为此,我们从国内和英美最权威、享有最广读者群的媒体和出版物中搜集了 1 亿词语料建立涉华英语语料库,目前已完成第一期 5000 万词的语料库建设,据此探讨中国特色英语词汇在中外传媒的使用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涉华英语语料库的构成与特色词的分布

二、中国特色英语词使用分布的中外对比分析

三、中国特色英语词中外使用差异分析

  ……。

  国内媒体倾向于直译或意译,多少受到传统外宣弱势文化心理的影响。国内译者或英语作者在传播中国文化时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强势英语文化对汉语文化的渗透和挤压,而国内读者则乐于接受这种渗透;相反,汉语文化向英语渗透时则会遇到重重障碍和阻力,而英美舆论更是不乐意接受汉语文化的渗透。因此,国内的翻译界和传媒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时倾向于采用归化翻译,尽量让译文靠近或迎合英美读者及其阅读习惯,而对于利用拼音仿译或按字面意义直译往往缺乏自信。譬如常把“二胡”和“八卦”译为 Chinese violin 和 Eight Diagrams 或 Eight Trigrams,尽管 erhu 和 pa-kua 早已收进《牛津英语大词典》。

  对于中国特色的熟语或成语也是如此,如把“破釜沉舟”译为 to cut off all means of retreat 或 burn one's own way of retreat,把“鱼米之乡”简单地用英语熟语 land of milk and honey 来替换,这个翻译脱离了江南水乡的基本现实,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原意,因为 milk and honey 只是源自圣经的一种比喻,而“鱼米之乡”则主要是写实,反映了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乡景及其丰富物产。

  上述分析说明,国外媒体受威妥玛拼音系统和英语词典收录汉语借词的影响,倾向于用威妥玛英译借词,而对当今中国媒体按汉语拼音仿译的词仍不太适应。对于意译词,英美人使用得比较少,大多是反映旧事物的词,而对反映当今新事物的词,英美库中不多,并与国内的使用情况有差异。国内传媒由于弱势文化心理的影响或从传播效果考虑,喜欢用归化法来翻译中国特色词。

  ……。

四、基于国内外特色词使用差异的启示

  强势和弱势文化心理或思维惯性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其英语表达的处理方式——弱势一方被归化,强势一方被异化。英国早期处理中国特色词之所以大多采用异化方式,是因为在十九世纪初期中国经历了康乾盛世,已经成为世界首屈一指富国,西方传教士和商人纷纷主动来中国谋求利益,主动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化。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对外汉语词典《华英辞典》由马礼逊编纂出版,对中国特色词大多采用异化翻译的方法,仍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要考虑西方阅读习惯和强势文化心理,但不能追求让我们的特色文化向英美读者靠拢。中国特色词的处理要坚持传递中国的特色文化,要加快向国际传递准确、正面信息的频率,要跨越文化障碍、弥合语言差异,让国际读者不断接近我们。为此,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坚持特色性

  中国特色词时代性强、文化意蕴丰富,反映了汉民族独特思维方式,一般在英语中找不到对等表达式,如果采用归化方式,用英语习惯表达代之,则会丢失丰富的文化蕴涵。譬如,“鱼米之乡”应坚持用 land of fish and rice 来异化翻译。

  对于那些英语词典已用威妥玛拼音拼写的中国特色词,在改为拼音形式翻译时最好要加注,如 Bagua (Pa-Kua),gonfu (kungfu),taijiquan (taichi) 等,以方便外国人理解或查阅词典。对于那些反映中国特色思维或形象,而外国人无法理解其词义的,也可以直译加注,如“破釜沉舟 to break the caldrons and sink the boats (to cut off all means of retreat),戴绿帽子 to wear a green hat (to be cheated on by one's wife),不折腾 buzheteng (no more hassle)”等。

2. 可接受性

  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中国特色词的翻译要充分考虑读者的能动性,使英语表达方式与读者的接受视野相融合。譬如,最适合传递文化特色的音译和直译在初期往往会让读者难以理解,这就需要用附加说明。查阅英美语料发现,国外媒体比较重视这方面的转换策略。譬如:Kluger 在《时代周刊》上把“小皇帝”译为 xiao huangdi or little emperor,音译和直译两部分相互印证;Connor 同一天在《独立报》上则译为 little emperors' - the offspring of one-child families born,直译与意译相互印证。同理,“双喜”可译为 the shuangxi (double happiness),Double happiness (Shuangxi/双喜) 等。

3. 表达准确性

  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看似概念对等的中英词汇往往暗藏文化内涵差异,一不小心就会把原本传递正能量的词变为消极能量。譬如,我们要做“科技强国、海洋强国、网络强国、军事强国”,其译文分别是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maritime power,cyberpower,military power。然而,power 这个词与我国一贯提倡的“和平发展”却不是很贴切,查牛津和柯林斯词典,其释义分别是“控制人和事物的能力”,“对人及其活动大力控制”。从语料实例来看,用 power 指称国家的句子多与美国有关。如果把这些译文放在正式文件中,不是加深了国外对中国威胁论的疑虑吗?

  如果用 strong 来取代 power,既表达 power 的力量,也能避免威胁义。譬如,可把“军事强国”译为 military strong nation,大量网络语料支持此说。同理,“中国大陆”应译为 Mainland of China,而不是 Mainland China;“反分裂法”应译为 Anti-Secession Law 而不是 Anti-Separation Law,因后者暗含分裂主权的意思。

  综上分析可见,从语言角度看,英美传媒倾向于使用基于威妥玛拼音仿译来表达中国特色事物,意译词则大多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习俗,而表达新事物、新现象的词相对中国英语库缺失很多。国内对外传媒倾向于用意译,语音仿译也是以汉语拼音来拼写,很少使用威妥玛拼音。中国对外传播所用的特色词有近三分之一在英美传媒中缺失或很少使用,这就影响了国外读者对中国特色英语词汇的认知或接受程度。造成这些差异和交际障碍的因素有文字习惯、政治利益和国家利益,这些表现源自长期以来形成的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心理,正是这种心理影响着中外媒体处理中国特色词的方式。我们应该因时而变,逐步克服弱势文化心理,因势利导、乘势而为,在加强我们文化传播力度的同时,在中国特色事物的英语表述上要坚持中国特色,注意表达的可接受性和准确性,要注意特色词翻译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从现在的语料来看,一个词往往有多种英语表达形式,造成理解上的混乱,这在一定的程度也影响了英美媒体和读者的接受和使用。因此,有必要建立中国特色词英语表达数据库,对“一词多表”现象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并根据其使用频率、英美读者的接受习惯和词的构造理据推荐规范表达形式,作为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统一词表向国际传媒界、教育界推荐。

  作者简介:章宜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词典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章宜华,语言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一国家级研究所从事十多年的翻译和情报研究工作,任情报研究室主任。自 1998年以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项(其中重点项目两项),省部级项目十余项,重大横向合作项目四项,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语界》、《外国语》和《世界汉语教学》等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一十余篇(六十篇为 CSSCI 和核心刊物发表),出版专(译)著十余部、主编词典十余部(其中五部专著和词典在一类出版社出版);已培养五十六名硕士生和十七名博士研究生,其中七人次获得南粤优秀研究生等省级奖励、四人获国家奖学金、二十六人次获得校级优秀论文和优秀研究生的奖励;他自己也获得南粤优秀教师称号。(百度百科)

  【编后记】章宜华教授一针见血,中国人在对外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时怕外国人看不懂,拘泥于意译,即便词不达意,啰里啰嗦,甚至南辕北辙,仍然不肯改正,关键还是有没有自信心。(黄佶编辑配图,2023年7月22日)

相关链接:

专题:2024 是 Loong 年

译龙为 Loong 实际使用案例按分类排列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