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投稿信箱:1131376436@qq.com  《译龙风云》

  

不可夸大从“dragon”到“loong”的文化意义

钟一苇,2007年11月21日,光明日报
https://www.gmw.cn/01gmrb/2007-11/21/content_700012.htm

  【编者按】这篇文章发表于十六年前,不记得本网站是否转载过,那就再发一次。(黄佶,2023年9月20日)

  前段时间,社会上就有议论,中国“龙”译为“dragon”不妥,因为在西方文化中此一词是“恶魔”的象征,与“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不相称,容易造成国际上的误解。一时间,关于更改译名的讨论在媒体上着实热闹了一番,人们为中国文化正本清源的苦心也令人印象深刻。

  这股热情至今不断。近日,有关更名的呼声再度响起——《首届中华龙文化兰州论坛宣言》提出:“中华龙与西方文化中的龙‘dragon’完全不同。中华龙形象神奇,主要象征正义与吉祥;西方的‘dragon’外貌丑陋,猖狂肆虐,主要代表邪恶与祸祟。因此,应将‘dragon’直译为‘獗更’,将中华龙英译为‘loong’以示区别。”宣言还说:“龙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象征、中华儿女情感的纽带。融合、团结、创新、奋进是龙文化的显著特征。弘扬龙文化,对于提高民族自信心、团结海内外华人、促进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从媒体提供的这些只言片语中,不难看出更名倡导者对“龙”及其象征意义所作的高度评价。寄望越厚,自然越为敏感。“龙”的译法俨然成为事关民族与国家荣辱的重大事件。

  诚然,由于历史和文化差异,文字互译难免出现偏差、错漏、不当等情况,而适当的修正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歧义、误解,有利于文化交流,增强不同社会之间的理解和互信。将“dragon”改为“loong”,目的也就在于消除不同文化传统下有可能发生的误会。就此而言,更名毫无疑义。不过,如果将更改的理由和意义放得过大,阐释过多,反而是一种不太健康的文化心态。“龙”也好,“龙文化”也罢,附着其上的符号、观念、价值、情感、习俗等,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都是中国人在长久的社会生活中衍生出来的。没有谁能够相信,只通过了解一种文化的某些象征,就能抓住该文化及其名义下真实社会生活的全部。

  西方人对“dragon”的坏印象,固然对他们理解中国社会与文化可能有一点妨碍,但不至于当我们说我们是“龙的传人”时,他们就会武断地认为我们的文化崇拜邪恶,就是坏的。除非有人蓄意无理取闹,否则,任何一个想认真了解中国的人,都不会只从一个单词里获取真相。正如我们不会因为别人国徽上的“鹰”图案而认定他们的文化充满暴力一样,别人也不会仅从“龙”来判断我们。文化差异会产生误判,但若将外人的眼光看得太低,其实表明我们有些人的胸怀还不够开放,对自己的文化还不够自信。

  事实上,了解一个社会及其文化,最重要的方法不是看那些显而易见的符号,而是看这个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的行为风貌更能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个社会的文化品质。

【编后记】

  钟一苇先生的逻辑是:虽然译龙为 dragon 对外国人“理解中国社会与文化可能有一点妨碍”,但是只要我们其它方面的工作做得好,中国人的行为风貌提高了,那就没有关系。

  问题是,如果每个领域的人都使用这个逻辑,中国的事情就不可能搞好。搞环境卫生的人会说:“只要中国的文艺演出搞得好,那么即使我们城市的卫生差一点,也不会影响外国人对中国的良好印象。”公安干警会说:“只要环卫部门把城市卫生搞好了,那么即使小偷多一点,也不会影响外国人对中国的好感。”诸如此类,可以推广到每个领域。

  搞外语的人,就应该做好对外翻译的工作,别人的工作做得好不好,是别人的事情。既然钟先生知道“西方人对‘dragon’的坏印象,固然对他们理解中国社会与文化可能有一点妨碍”,那为什么不积极呼吁外语界的专家教授们改译龙、消除这一点可能的“妨碍”呢?

  钟先生说:“除非有人蓄意无理取闹,否则,任何一个想认真了解中国的人,都不会只从一个单词里获取真相。”问题是,全世界几十亿人不可能人人都来亲自了解中国,只能从间接的渠道获得信息,而反华势力恰恰就是喜欢无理取闹,借助中国人译龙为 dragon 来妖魔化中国。

  外国人的确不会仅从一个单词来了解中国,但是改掉这个贬义的单词,不是更好吗?每个家长在给自己的孩子取名时,都会精挑细选,不就是为了避免有贬义的名字(哪怕仅仅是谐音)影响孩子的未来吗?

  鹰虽然凶猛,但是和 dragon 不同。dragon“主要代表邪恶与祸祟”,这才是中国人绝不能自称 dragon 的后代的最主要的原因。在涉及跨文化传播时,要了解外文单词在外国文化中的含义,而不是根据它的中文译文在中国文化里的含义来做判断。

  各家报刊的评论家们每天涉足截然不同的领域,对每个领域的话题都要发一通高论。如果只是朋友间私下聊天,即使凭想当然说了外行话,倒也无伤大雅。但是,头头是道却逻辑不通的观点发表在国家级大报刊上,而且没有观点对立的评论家加以制衡,那就会把社会舆论导向错误的方向。

(黄佶编辑配图,2023年9月20日)

相关链接:

首届中华龙文化兰州论坛宣言全文(“兰州宣言”,2007年)

为龙正英名,十年未停歇——纪念《兰州宣言》发布十周年(2017年)

专题:2024 是 Loong 年

译龙为 Loong 实际使用案例按分类排列

四十三年的持续努力,中国学者论译龙:

  跨世纪的先见之明:中国学者论译龙(1980年 - 1999年)

  绝无仅有的异口同声:中国学者论译龙(2000年 - 2005年)

  译龙风云拉开帷幕:中国学者论译龙(2006年 - 2014年)

  大多数人选择 Loong:中国学者论译龙(2015年 - 2023年)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